.

学研践行感悟

学研践行感悟

——李寿田《医林验录》

通过几十年来对中医不断学习和实践,和同道交流几点体验。

一、“正气观”是中医制胜的法宝

随着现代医学对医学模式的改变,人们认识疾病的思维也在逐步转变,由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转变。而中医学早在多年前,不仅认识到了这一点,而且认识到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不仅是“邪气”的侵袭,更是“正气”的不足。

《黄帝内经》里有两句千古名言,叫“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这两句话,每位中医都已耳熟能详了。但真正能把这一理念贯穿到我们中医的养生、预防、诊断、治疗、康复的全部过程中,并非易事。

唯物辩证法认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依据。外因只有通过内因而起作用。这个内因就是正气,外因就是邪气。邪气只有在正虚的时候,才能致病。

sdfd

在病因学上,中医是这样认识的。在临床上,同样用这种“正气观”来指导治疗。如一位姓郝的“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Hp阳性,曾用治胃“三联”或“四联”治疗很有效,因为把幽门螺杆菌给杀灭了,症状马上就能改善,就是反复发作,什么原因呢?就是正气不足,患者一派脾肾阳虚之证,邪气(细菌)虽然暂时消除了,但是,这个适宜细菌生存的环境(正虚)没有从根本上改善,幽门螺杆菌还会产生的。后笔者用扶正法,温调牌肾,彻底改善了其全身状态和脾胃功能,治疗2个疗程,再未复发。

sdfd

我校某老师的侄子,患了“结核性胸膜炎”,轻度胸腔积液,咳痛不止,经杜医师用了“抗痨”药,又请笔者开中药吃。笔者一看小孩脾肺阳虚,用了扶阳健脾逐水法,中西医治疗2周后,胸腔积液消失,胸肺症状全部消失,已无明显不适。杜医师不知还用中药,大为惊叹:“不可思议,一般情况下不会好得这么快。”这就说明扶正和祛邪有机的配合,常能出现意想不到的效果。

sdfd

有一位七旬老人,医院已确诊为“肺癌”晚期,医院已放弃治疗,让回家静养。患者的儿子,为尽孝心,决定请笔者给予中药试一试。我们就瞒患者为“肺结核”,先用调理脾胃,使其有了胃口,又后温补肾法,间断地常年治疗,以扶正为主,患者又存活了七年。后因一个肿块堵了一个支气管,又去了该院复查时,医生大为惊叹,问吃了什么药能存活这么长时间。

sdfd

现在时髦“治未病”,那么“治未病”的本质是什么?就是在未发生疾病以前,从生活起居、饮食卫生、精神调摄,或以药物调理等以増强正气,维护正气。正气旺盛,就达到“治未病”的目的。

所以,正气的强弱,不仅决定了疾病的发生与否,而且关系到一个人生、长、衰、老、病、已,以及健康状况。特别在疾病过程中,正气的强弱,更是决定疾病的转归,及预后的根本因素。作为一个明智的医生,不仅要看到邪气的一面,更应看到正气如何。特别是遇到一些危急疑难重病,更应想到正气。正气是决定转归存亡的关键。如同打仗,只有壮大自己,保存自己,才能战胜敌人。

由此,我们联想到,近年来“火神派”为什么火,连续举办了四届全国“扶阳论坛”,火神派的传人卢崇汉、吴荣祖,名震大江南北。因为“扶阳派”从一个全新角度,更高更深地认识人体的生理和病理,而用这种理念来指导临床,能够取得常规疗法无法取得的惊人疗效。但是,溯本求源,阳气还是属于正气的范畴,而且是正气的重要内容之一。崇尚阳气,实际就是崇尚正气。用“扶阳法”,实际是“扶正”的具体手段。通过扶阳”以达到“扶正”的目的。而且“扶阳”就是“八法”中的“温”法,温法当然属扶正之法。这样讲,并没有贬低“扶阳”思想,而是进一步阐明“扶阳”思想和中医“正气观”是一脉相承,而且“扶阳派”发扬光大了中医“正气观”的学术思想,并且在理、法、方、药上具体地应用了中医“正气观”。

sdfd

二、“炎”不等于火

由于现代医学日新月异地飞速发展,不仅逐步占领了大部分医疗市场,而且其医学思想也在影响着不少中医。比如一些中医,一听说是“炎”症,一看白细胞升高,体温很高,就认为是“火”,是热证,就用寒凉,结果治疗跑偏,甚至南辕北撤,不仅导致患者对中医失去信心,就连中医自己也失去了自信。什么原因呢?就是现在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存在着严重的中医西化倾向。

西医的炎症,也有急慢之分。在急性炎症中,有一部分属中医的热证、实证;在慢性炎症中,大多是寒证、虚证。比如一个复发性口腔炎的中年男子,10年来,西医用抗生素、维生素,中医用清热泻火,病情反复发作,面且把胃也吃环了。让笔者治时,笔者给开了5剂药,患者一看处方笑了,说:“人家都给我开清热泻火药,你给我用干姜、附子,不是火上浇油吗?”笔者说:“你吃上试一试吧。"吃完5剂药,患者跑来高兴地说:“我从来也没现在这么舒服过,口腔溃疡好了,胃也不难受了。”又给开了两三次药,至今未发。实际笔者给开的是潜阳封髓丹加减。同样是这个病,笔者对它的治疗,经历了三个飞氏。

还如“带状疱疹”后遗症——疼痛,尤其是老年患者,表面看是“火”,是“毒”,实质上是正虚,具体分是“阳虚”,笔者用扶阳法很有效。

我在北京中医研究院进修时,曾听蒲辅周的大弟子薛伯寿教授介绍蒲老的故事。有一高干,高热39℃以上,持续10余天不退,处于昏睡状态,西医诊断不清,怀疑传染病,用各种抗生素未果,用激素可暂时退热。于是邀请北京五六位著名中医会诊,会诊结果都认为是“温病”,多数人认为应该用“清”,唯独蒲老主张在清热中重用参、附,因意见不一,少数服从多数,但治疗后末效。后采用蒲老治法,在原方中重用参、附,结果,连服两剂,第二天患者体温下降1.5℃,神志渐清,开始索要饮食。事后,蒲老告诉他的弟子,他就抓住患者脉虽数但细弱,苔虽白但舌淡,加之年老体弱。这时,虽热势高,世正气(阳气)虚衰,无力抗邪,只有回阳扶正,正气回复,オ能根本抗邪(炎)。

中医有中医的理念和辨证规律,西医的诊断和辅助检查结果,可以作为参考为我所用,但不能左右我们中医的辨证和论治,只有认真地用中医的辩证思维和论治规律,有是证,用是药,才能取得预期的疗效。

想看病或者想问问题的可以加我

也可以扫下方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uo100.com/kqby/922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