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临床检验若干个问与答二

医院张时民教授主编

41问:测定血沉的意义是什么?

答:血沉是一项常做的化验项目,也是一项比较简单、普遍使用的化验项目,医院实验室中都可以进行。血沉的全称是红细胞沉降率,英文缩写为ESR。该实验项目对机体有无炎症,有无活动性病变等多种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参考价值。这是一项非特异性检查项目,即不能够通过这一项检查来确诊某一种疾病。

参考值(魏氏法):

男0~15mm/小时

女0~20mm/小时

血沉增快常见于以下疾病:①各种急性全身性或局部性感染如活动性结核病、肾炎、心肌炎、肺炎、化脓性脑炎、盆腔炎、疟疾等;②各种胶原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硬皮病、动脉炎等;③组织坏死及损伤如心肌梗死;骨折及严重创伤、烧伤后,大手术后血沉也有轻度加快;④恶性肿瘤时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时血沉多正常;⑤严重贫血、血液病、慢性肝炎、肝硬化、多发性骨髓瘤、甲状腺功能亢进、重金属中毒等血沉加快;⑥生理性加快,如月经期和妊娠期妇女、小儿及50岁以上老人。

此外观察血沉沉降速度的快慢还可辅助观察病情的变化;如血沉加快表示病情进展较快,血沉减慢表示病情好转或恢复正常。因此血沉测定对疾病的诊断和鉴别、病情发展变化、疗效和预后都有明显意义。

42问:什么是血型,什么是ABO血型系统?

答:血型是人类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血液中的各种成分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等都有各自独立的遗传基因,由于细胞表面具有抗原性的差异,可以形成多种血型体系。发现最早、应用最为普遍就是ABO血型系统。人们最常提到的血型也是指ABO血型系统。

ABO血型系统分型的依据是按照红细胞表面是否具有A抗原或B抗原和血清中是否含有A抗体(抗B)或B抗体(抗A)决定的,据此可将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和0型四种。

43问:检查ABO血型的意义是什么?

答:ABO血型系统是人类最重要的血型系统,在临床工作中最为常用。在个体识别,个人身份证明中也有重要意义,在最新的户口登记中已有要求登记ABO血型作为重要个体区分的证明。测定ABO血型的意义有如下几点:

(1)用于医疗输血,血型不符合的输血会造成输血反应。各种原因所致的严重贫血及各种急慢性失血均需进行输血治疗和抢救。

(2)手术前为防止手术中出血过多需提前备血,此时也需要检查血型和进行配血。

(3)新生儿溶血,当母亲与胎儿血型不合时引起血型抗原免疫所致的一种溶血性疾病。最为常见的是ABO血型系统所造成的ABO溶血。母亲为O型血,胎儿为A型或B型血,最易发生新生儿溶血症或流产。

(4)用于器官移植术,供器官者与受器官者血型不合可导致和加速对移植器官的排斥。

(5)法律上可用于亲子鉴定的参考,法医学上可通过血迹或其他含有血型物质的组织鉴别血型,用以鉴别被害人和疑犯的身份;

44问:Rh血型及其测定意义是什么?

答:Rh血型系统也是人类常见的血型系统之一,人类红细胞上存在一种特殊的抗原,它与恒河猴红细胞上所含的抗原相同,于是将这种抗原命名为Rh抗原,凡含有这种抗原的为Rh阳性,不含这种抗原的为Rh阴性。据调查在白种人中红细胞上不含这种抗原的人,即Rh阴性者为15%,而在我国汉族人群中Rh阴性者不足1%,即绝大多数人为Rh阳性。

Rh血型不符合同样会导致输血反应。Rh血型系统一般不存在天然抗体,但Rh阴性的患者被输入了Rh阳性血液后,便会产生抗Rh抗体,该患者再次输入Rh阳性血液便会出现溶血反应。医院,凡需输血的患者和供血者,都应做Rh血型鉴定,以避免可能出现的不足1%的Rh血型输血反应。Rh阴性孕妇孕育Rh阳性胎儿时,如被输入Rh阳性血液,也会发生溶血反应。母亲与胎儿Rh血型不符还会引起新生儿溶血症,因此怀疑是否是由于Rh血型不合造成的新生儿溶血应检查父母及新生儿的Rh血型。

45问:血型的遗传规律是怎样的?

答:有人问大夫“我的血是A型,我爱人的血是B型,为什么我们的孩子会是O型?” 回答是:“如果允许你们生四个孩子,有可能是每种血型各有一个”。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因是,父母双亲的血型可以遗传给子女,并且是按照一定的遗传原则进行的。红细胞上含有不同的抗原,这些抗原的有无决定了人的ABO血型系统。决定子女ABO血型的关键则在于父母双方血型所携带的基因是显性基因还是隐性基因。O型血不带显性基因,A型和B型血各携带一个显性基因和一个隐性基因,AB型血带有两个显性基因。当两个人结合时,来自两个人的血型遗传基因可重新组合成一个新的血型,如某一方面的遗传基因成为主导,那么子女就会将这个血型继承下来。因此血型的遗传就会出现如下的组合方式:

父母血型与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

父亲和母亲血型子女可能出现的血型子女不可能出现的血型

46问:骨髓检查的目的和意义是什么?

答:(1)骨髓检查可用于造血系统疾病的诊断,如对白血病的鉴别诊断,对各种贫血的鉴别诊断、多发性骨髓瘤和血小板增加或减少性疾病的诊断。

(2)某些感染性疾病,如感染性心内膜炎时的骨髓培养有助于提高该病诊断的阳性率,在疟原虫和黑热病原虫感染时,骨髓检查有助于发现原虫并明确诊断。

(3)某些恶性肿瘤时,骨髓检查可以确定是否有骨髓转移,因为骨髓是许多恶性肿瘤转移的好发部位。肺癌、乳腺癌、胃癌、前列腺癌易发生骨髓转移,骨髓检查可发现相应的肿瘤细胞。

(4)用于骨髓干细胞培养、染色体核型检查、骨髓细胞免疫学分型试验等。

47问:骨髓检查常选择哪个部位?

答:骨髓检查需要抽取骨髓标本,这听起来令人紧张,但大可不必害怕。骨髓穿刺一般是由有经验的医生和护士做的特殊穿刺检查,穿刺前会为病人进行认真的消毒处理,并严格按无菌操作规程进行操作。术前会给病人做局部麻醉,以减轻痛苦。

骨髓穿刺时,病人需要侧身卧床,医生会在病人的髂后上棘或髂前上棘选取适当的部位进行穿刺,一般只抽取及少量的骨髓。这不会使得病人的骨髓量有明显减少,也不会影响病人的骨髓造血功能。抽取的骨髓标本一般需要立即做涂片处理或抗凝处理,以便进行各种化验检查。

在患某些血液病或怀疑有骨髓转移的恶性肿瘤时,骨髓检查可能要做多次,用于判断疾病进展和治疗效果,患者应积极配合。

48问:转氨酶升高一定是患了肝炎吗?

答:这是患者比较关心的一项常用生化化验。许多患者认为本实验只是检查是否患有肝炎的指标。其实这并不全面,其他原发或继发性肝功能损伤都可导致转氨酶异常多数情况下患者所提到的转氨酶是指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亦称谷丙转氨酶,其英文缩写为ALT,以前通常写作SGPT或GPT。参考范围:5~40U/L(传统单位:5~25卡门单位)。谷丙转氨酶广泛存在于身体各组织,但在肝细胞中活力最高,是肝细胞损伤的最敏感指标。

ALT对于肝胆疾病诊断的专一性较高,因此可用于肝胆疾病的诊断及预后估计。尤其对于急性感染及潜伏型肝炎病人的发现有重要意义。但转氨酶升高并不一定就是患了肝炎,要结合其他肝功能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转氨酶升高可见于以下疾病:

急性黄疸性、非黄疸性肝炎,中毒性肝炎,酒精性肝炎时,ALT明显升高。肝炎恢复期如有ALT波动,则说明病情不稳定。

慢性持续性肝炎和活动性肝硬变。

脂肪肝、肝癌、胆管炎及胆囊炎ALT可以轻度升高。

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引起肝淤血时ALT有所升高。

一些药物及毒物也可引起ALT升高,如各种化疗药物、氯丙嗪、异菸肼、奎宁、水杨酸制剂及酒精、铝、汞、四氯化碳、有机磷等。

49问:与风湿性疾病有关的实验室检查有哪些?

答:风湿性疾病,又称自身免疫性疾病,泛指影响骨,关节及其周围软组织、肌肉、滑囊、肌腱、筋膜等的一组疾病。包括类风湿关节炎(RA),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干燥综合征(SS),皮肌炎(DM/PM),原发性系统性硬化症(PSS)等多种。其原发原因包括感染,遗传,地理环境,内分泌功能等诸多因素。这一类疾病的血清学特征是在病人体内有很多自身抗体的存在,使机体器官受累。因此其实验室检测主要围绕其自身抗体展开。

例如类风湿因子(RF),抗可提取性核抗原(ENA),抗核抗体(ANA),抗心磷脂抗体(ACL),抗线粒体抗体(ACA)等。同时在常规化验中有许多指示疾病活动程度的项目如血沉(ESR),补体(C3,C4,CH50),C反应蛋白(CRP)和免疫蛋白电泳等。

50问:类风湿因子阳性一定是类风湿关节炎吗?

答:类风湿因子(RF)检查是一项比较常做的化验项目,患者往往可以通过该化验项目的名称产生如本段标题所说的疑问。类风湿因子是一种自身抗体,它主要存在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的血清和关节液中,它是一种变性IgG的抗体。

类风湿因子可存在于多种疾病患者的血清中,甚至在一些正常人,尤其是老年人的血清中也有一定含量。在做该项目测定时,正常人多为阴性,如果滴度在1:16为可疑,当滴度升高至1:32时为阳性。除类风湿关节炎外,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都可出现阳性。临床上,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在活动期可出现高滴度阳性,其滴度常在1:以上。

51问:血清和精液中抗精于抗体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育龄夫妇在婚后正常性生活条件下,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两年以上未孕,临床上称为“不孕”。据统计,在不孕夫妇中有20%~25%的病例是由免疫系统原因引起的。精子表面有多种与生育有关的或无关的抗原,这些抗原对于女性来说是同种异体抗原,可以诱导精子产生抗体,干扰精于和卵子的结合。在男性某些病理因素使得正常的血-睾丸屏障被破坏,精子极其可溶性抗原与免疫系统接触,导致自身精子抗体产生,影响精子的功能。

抗精子抗体有不同的实验方法,如试管-玻片凝集实验、精子制动实验和ELISA酶免实验。无论哪种方法,正常人抗精子抗体结果应为明性。部分原因不明的不育症患者,血清和精浆或宫颈黏液中有抗精子抗体,为阳性。经过治疗后抗精子抗体转为阴性后,部分患者可以恢复生育能力。

52问: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甲型肝炎病毒抗原(HAVAg)是在甲型肝炎患者的粪便滤液中发现的直径在27NM的病毒颗粒。通过HAVAg的检测可以对甲型肝炎进行确诊,因为HAVAg阳性是甲型肝炎的特异性诊断指标。急性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在发病前1~15天,粪便中HAVAg阳性率为70%~85%,发病一周阳性率可降为一半左右,发病半个月后则很难检测到HAVAg阳性结果。因此对甲型肝炎的诊断要尽早和尽快,并应结合其他检测项目进行诊断。

53问:甲型肝炎病毒抗体检测的意义是什么?

答:甲型肝炎病毒抗体的一种是IgM抗体,当病人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后,血清中很快就会出现这种抗体。它属于HAV衣壳抗体,可以写做HAVAb-IgM或HAV-IgM。正常人为阴性。当感染了甲型肝炎病毒后,血液中很快可以检测出该抗体的存在,一周内出现抗体阳性的占45%,35%的患者在发病1~2周内出现阳性,10%的患者在发病2~4周内出现阳性,在4周以后几乎所有的病例都可出现阳性。本实验可用于甲型肝炎的明确诊断。该抗体可在血中维持3~6个月,以后逐渐消失。

甲型肝炎的另一种抗体是HAVAb-IgG抗体,出现较晚,但几乎终身存在,检测该项目可以明确是否曾经有过甲型肝炎病毒感染,如为阳性说明确曾有过感染,但目前体内已无甲肝病毒。

54问:与乙型肝炎有关的实验内容有哪些,澳抗、两对半试验是什么?

答: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俗称为“澳抗”(原意为澳大利亚抗原),现在常缩写为HBsAg或HAA,当患者的HBsAg呈阳性时,表示该患者肝脏中有乙型肝炎病毒,正处于被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态,或者说患有乙型肝炎,如长期“澳抗”阳性则可视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我国为肝炎病高发区,据流行病学调查统计,我国人群约有10%为“澳抗”阳性。

60问:什么是TORCH,TORCH包含什么检测项目?

答:医生在开列化验单时也经常在检验项目上填写TORCH,其实TORCH是一组有关病毒学检验项目的简称,是三种病毒和一种寄生虫的英文缩写,这些缩写所指的具体内容是:TO-弓形虫(toxoplasma),R-风疹病毒(rubeellavirus),C-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H-单纯疱疹病毒(herpessimplexvirus)。将上述的四项英文缩写按顺序排列在一起就是TORCH(英文单词,中文意思是火把)。TORCH这一组实验对孕妇怀孕前后和产前情况,对胎儿的健康以及其他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具体情况参考下面的详细介绍。TORCH这一组实验目前通常是采用免疫学方法进行测定的。

61问:弓形虫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实验室检测的结果如何判定?

答:弓形虫病又称弓形体病,它的病原体是一种球虫,该病属于寄生虫病的范畴。弓形虫的整个生活史发育过程需两个宿主,猫科动物,如家猫为终末宿主,但它对中间宿主的选择极不严格,无论哺乳类或鸟类都可以作为中间宿主。若家中的宠物(如猫、狗、鸟等)感染了弓形体或您吃了感染了弓形体却煮得不熟的肉制品、奶制品、蛋类及输入了感染有弓形体的血浆,都将有机会得弓形体病。另据报道,蚊子、苍蝇、蟑螂等昆虫也会将弓形体携带到人的食物上或饮水中,从而会引起人的感染。

人体感染了弓形体,多数可能是无症状的带虫者,仅少数人发病。该病临床表现复杂,轻者为隐性感染,重者可表现为多器官的严重损害,如弓形虫脑病、眼病、肾病、肝病、肺病及弓形体心肌炎等各系统的病变。值得注意的是,弓形体对妊娠有很重要的影响。被弓形体感染的孕妇,不论其有无临床症状,常可通过胎盘将弓形虫传给胎儿,从而直接影响胎儿的发育,使胎儿严重致畸,甚至死亡,亦可发生流产、死产、早产或增加妊娠合并症。感染发生得越早,胎儿受损越严重。感染发生在妊娠头三个月,多会引起流产、死产、或生下无生活能力的和发育有缺陷的婴儿;在妊娠中三个月感染,多会出现死胎、早产和严重的脑、眼疾患;在妊娠晚期,因胎儿已逐渐成熟,此时母体如受到感染,胎儿可发育正常,亦可出现早产或出生后才出现症状,表现为各系统不同程度的损坏。据报道,偶见孕期感染弓形虫的胎儿在出生后数年甚至成人后才表现出弓形虫病。可见弓形虫对人类危害极大,尤其是孕妇,在孕前及孕期,应注意避免与动物接触(尤其是与外界接触频繁的宠物)食用肉类、乳类、蛋类时应尽量将其煮熟,注意环境卫生,杜绝弓形虫的感染。另外,在孕前和孕期(妊娠前三个月较好)最好做弓形虫的血清学检测。

弓形虫的实验室检测是通过抽取静脉血来检测体内的抗弓形虫的IgG与IgM抗体。若IgGAb阳性而IgMAb阴性,表示此人有过即往感染,若IgGAb和IgMAb同时阳性,表示现在体内有弓形虫感染;若弓形体IgG滴度≥1:或双份血清IgGAb滴度4倍以上升高,也可证明现在有弓形虫感染。如IgG与IgMAb都为阴性,则说明该患者从未有过弓形虫感染。

说明:所谓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表示如第一次血清IgGAb滴度为1:64,若第二周或第三周再次检测时,血清IgGAb滴度为1:,说明已有4倍升高,此实验结果具有诊断价值。

62问:风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测定的临床意义是什么?风疹病毒的实验室测定结果如何判定?

答:风疹遍及世界各地,为气候温和地区的地方性疾病,发病高峰为春季至初夏。风疹病毒可通过呼吸道传播,以鼻咽分泌物为主要传染源。该病毒通过接触传染能力不强,偶尔接触未必形成感染,其潜伏期为10~21天,此后表现为咳嗽、流涕、咽部疼痛、头痛、发热、食欲不佳等临床症状。面部可首先出现皮疹,一个月内遍部全身。

风疹病毒的感染对孕妇的危害是很大的,妊娠期间风疹病毒感染可造成死胎、自然流产或严重的婴儿畸形,其感染严重程度主要取决于感染发生在妊娠的哪个时期。如在妊娠前8周内感染,自然流产率达20%,第12周几乎肯定可以导致胎儿感染并出现严重后遗症,其他还可引起心脏和眼的缺陷、视网膜病变、听力缺损、糖尿病和其它内分泌疾病、神经性耳聋、青光眼等。母亲妊娠早期感染风疹病毒几乎都可引起胎儿广泛持续的多器官感染,导致死胎。

怀孕的妇女应在妊娠早期对风疹病毒进行血清学检测。如IgGAb阳性而IgMAb阴性,表示近期无风疹病毒感染,并且于曾经有过既往感染(IgGAb阳性),已获得了保护性抗体,可以不必担心风疹病毒的侵袭。如IgGAb和IgMAb全部为阴性,说明从未受过风疹病毒的感染,此时如已怀孕,则直至婴儿出生,你都应该进行风疹病毒血清学监测;如双份血清IgGAb阳性,且滴度升高4倍以上,应该考虑已有风疹病毒的感染,必须立即向有关临床医生咨询,以便及时采取必要的措施。

参考值:阴性或阳性滴度<1:

63问:巨细胞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巨细胞病毒(CMV)是一种古老的病毒,几乎所有的人在一生中某一时期均能感染此病毒。该病毒感染后的临床表现与患者的个体免疫能力和年龄有关。孕妇严重的宫内感染可导致宫内死胎和新生儿死亡。新生儿的巨细胞病毒感染可在分娩过程中经过母亲产道时的接触而感染,或通过母乳喂养感染,还可通过多次输血感染。大多数新生儿感染巨细胞病毒后多无不良反应,但对早产儿和体弱儿有较大的危险,以神经肌肉受损为主要特点。幼儿与儿童感染后多无明显症状,偶见肝脾肿大、肝功能异常和呼吸道疾病。青少年与成人感染多无症状,少数可出现发热、肝炎、全身淋巴结肿大或各种疹子,少见的并发症有肺炎、心肌炎、心包炎、神经炎、神经根炎、脑炎;细菌性脑膜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溶血性贫血和视网膜炎。CMV对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危害较大,可引起肺炎、肝炎及全身性疾病,最终导致死亡。 

结果判定:

CMVIgG+<1:

  IgM-说明有过既往感染史,现在已有了保护性抗体。

IgG+≥1:

IgM+IgG+≥1:

IgGab双份血清滴度4倍以上升高其中任何一项都能说明近期有过感染。

IgG-

MgM-没有受到过CMV的感染,但对这样的孕妇来说,应在孕期进行血清学监测,避免孕期发生原发性感染。

64问:单纯疱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在世界各地均有发生,说明其感染十分普遍。单纯疱疹病毒分为I型和II型,其感染途径主要通过分泌物和与易感染的人密切接触有关。一般认为I型病毒多侵袭腰以上部位,引起如口唇疱疹、疱疹性湿疹、口腔炎、角膜结膜炎等疾病;II型病毒多感染腰以下部位,引起生殖器疱疹,它主要通过性生活传播,并可能与宫颈癌有关。I型和II型病毒均可引起脑膜炎和皮肤疱疹。孕妇在妊娠期间感染了HSV,可引起胎儿先天性感染。新生儿(小于7周龄)感染HSV后可能会引起广泛的内脏感染和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死亡率较高。而且新生儿感染的主要途径是出生过程中接触生殖道分泌物所致。为了减少胎儿和新生儿的感染,建议妊娠妇女应作HSV血清学检查,尽量避免在HSV感染期间受孕或生产,同时咨询妇产科医生,以便及早发现和解决问题。HSV的血清学检验结果的判定:同于CMV判定方式。

65问:麻疹病毒的传播途径有哪些,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麻疹病毒可直接通过咳嗽和喷嚏等的飞沫方式传播,或由接触污物而感染,接触后90%发病,如无合并症可很快恢复健康,并且终生可获得免疫力。接种麻疹疫苗后则不会再感染麻疹病毒和发病。

麻疹发病后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鼻炎和结膜炎,首先在耳后部和头部出现皮疹,然后波及到躯干和上肢、下肢,最后逐渐消退。麻疹常见的并发症有哮喘、支气管炎、中耳炎、肺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阑尾炎、心肌炎、脑炎等。孕妇妊娠期感染麻疹病毒,可能出现流产及死产。

如今已证实接触了传染源,在72小时内接种麻疹疫苗,可具有保护性。接触传染源后6天内注射免疫球蛋白能预防或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麻疹病毒的实验室检查是麻疹病毒抗体检查(MVIgMAb),如为阳性,说明近期有过麻疹病毒感染,应立即采取有效的措施。结果判定同于CMV判定。

66问:什么是衣原体,衣原体可导致什么疾病,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衣原体是一组极小的,非运动性的,专在细胞内生长的微生物。衣原体可分为4种,即肺炎衣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沙眼衣原体和牛衣原体。

肺炎衣原体被认为是肺炎、支气管炎及其它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因;牛衣原体仅存在于牛和羊;鹦鹉热衣原体可引起鹦鹉热,是人类吸入受感染的鸟的排泄物的干燥尘粒而感染,发病时常有高烧、头痛、肌肉痛、寒战和上下呼吸道不适,部分患者可并发脑炎、心肌炎、或血栓性静脉炎。沙眼衣原体除可导致沙眼外,还是公认的性传播疾病的传染原之一。在非淋菌性尿道炎中,几乎一半是由沙眼衣原体传染造成的。它还可以引起尿道综合征和性病性淋巴肉芽肿、男性尿道炎、附睾炎、女性不育、子宫颈炎、盆腔炎等。新生儿通过产道感染可引起新生儿眼炎或新生儿肺炎。沙眼衣原体还可引起成人肺炎,对孕妇危害也较大,可造成宫外孕、流产、死胎、绒毛膜羊膜炎、早产等。

世界卫生组织在有关报告中指出:沙眼衣原体感染会使病人发炎的机会大大增加,因而也增加了传染上艾滋病病毒(HIV)的机会。沙眼衣原体会令伤口发炎,病菌从伤口传播的机会大大提高。故世界卫生组织倡导控制这类疾病从而减少和控制艾滋病的传播。

衣原体(包括肺炎、鹦鹉热、沙眼)可通过血清学检测其特异性IgG和IgM抗体,结果判断同于CMV判断。此外沙眼衣原体还可通过涂片检查抗原,如沙眼衣原体涂片抗原检查为阳性(+),说明此时已有沙眼衣原体感染。

67问:什么是支原体,肺炎支原体可导致何种疾病,实验结果如何判定?

答: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能独立生活的最小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分布非常广泛,但多数支原体对人不致病,而具有明确致病力的只有肺炎支原体。它能引起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其传染源为病人或带菌者,通过咳嗽,飞沫经呼吸道传播,病人可出现头痛、发热、胸痛、淋巴结肿大等,还可引起喉炎、鼻炎、中耳炎、气管炎和支气管炎。其它疾病如皮肤黏膜斑丘疹、溶血性贫血、心血管症状及中枢神经症状、脑炎等也可由它引发。其它支原体如人型支原体、生殖器支原体和解脲支原体等在一定条件下能够引起人类泌尿生殖系感染。

  肺炎支原体的实验室检查可通过血清学检查肺炎支原体的特异性IgM抗体,若此抗体为阳性,表示近期有肺炎支体的感染。

68问:什么是“效价”和“滴度”?

答:经常看到有“效价”和“滴度”这样的术语,在其他用免疫学方法进行的实验中也有同样的报告方式。这些是免疫学实验中表达实验结果的方式,效价和滴度的含义是一致的,是一个抗原与最适稀释度的抗体进行正常抗原抗体反映的比例。用通俗的方法来说,它表示患者血清中能与特定抗原结合的抗体的量为多少。

例如血清滴度1:为阳性,表示将患者血清稀释到倍后仍能与抗原结合,出现阳性结果,表明患者血清中抗体的含量较高。

在免疫学实验中,效价或滴度的稀释倍数是按实验要求对倍稀释的,一般为2n,例如1:4;1:8;1:16;1:64;1:;1:等。

69问:甲状腺功能化验有几项内容?

答:谈到甲状腺功能,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甲状腺激素。

由甲状腺分泌的激素称为甲状腺激素,主要包括四碘甲状腺原氨酸(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两种。甲状腺激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促进体内物质与能量的代谢以及肌体的生长和发育过程。血液中的T3、T4有两种存在形式,一种与蛋白质结合,为结合型T3、T4;另一种呈游离状态,即游离型T3、T4,分别写作FT3和FT4。两种类型可以互相转化,两种之和为血清总T3(TT3)和总T4(TT4)。结合型T3、T4不能进入外周组织、垂体和下丘脑,只有转变为FT3和FT4后进入细胞内才能发挥应有的生理作用。因此测定FT3和FT4比测定TT3和TT4更加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医院实验室条件不同,侧重点不同,开展的有关甲状腺功能实验有所不同,有如下一些检测项目:T3、T4或总T3(TT3)和总T4(TT4)测定,游离T3(FT3)和游离T4(FT4)测定。

70问:甲状腺功能检查——T3、T4、TSH试验的参考值是什么?

答:甲状腺分泌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与血清中的一些蛋白脂结合在一起,就是我们所测得的T4和T3,当人体甲状腺功能发生异常病变时,可使得T3、T4、TSH(促甲状腺激素)等与甲状腺功能有关的检测指标发生变化,某些病人更有脖子变粗,眼球突出等显著的体征改变,此时需做T3、T4、TSH检测以协助确诊。

正常参考值:T3:1.39~2.93nmol/L(90~ng/dl);T4:58~nmol.L(4.5~12.5mg/dl);TSH:0~9.0mU/L(0~9.0μU/ml)。

71问:T4增高或减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T4的参考值为58~nmol/L(4.5~12.5mg/dl)。T4增高有以下可能: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时明显升高,是诊断和治疗该病的可靠指标之一;亚急性甲状腺炎、急性传染性肝炎等也可有所增高;此外生理性因素如妊娠,某些药物如雌激素、避孕药、服用甲状腺素或应用碘化物治疗时T4也有升高。

T4降低:甲状腺功能减低症(甲低)、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慢性淋巴性甲状腺炎等。

72问:T3增高或减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T3参考值为1.39~2.93nmol/L(90~ng/dl)。血清中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简称为T3,是诊断甲状腺功能亢进较为灵敏的一项指标。增高多为甲亢或T3型甲状腺功能亢进症,也是甲状腺机能亢进复发的前兆;此外妊娠和急性肝炎时也可升高。

T3减低时有下列可能:甲状腺功能减退(甲低)、单纯性甲状腺肿、急慢性肾衰、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73问:促甲状腺激素增高和降低的临床意义是什么?

答:促甲状腺激素(TSH)是由脑垂体前叶分泌的,负责调节甲状腺的功能。TSH参考值为0~9.0mU/L(0~9.OmU/ml)。其增高常见于原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单纯性甲状腺肿、垂体前叶功能亢进、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垂体肿瘤等。

TSH减低见于垂体前叶功能减低及继发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肢端肥大症等。

74问:血清游离甲状腺素测定有何价值?

答:检测血清中呈游离状态的甲状腺素,称为血清游离甲状腺素(FT4)试验。该指标可直接反应甲状腺功能,它不受血液中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浓度和结合力改变的影响,有助于对甲状腺功能亢进的诊断。

放免法参考值:10.3~31.0pmol/L。

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降低多见于甲状腺机能减退、慢性活动性肝炎、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等。

75问: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同样作为反应甲状腺功能的指标,它不受血液中甲状腺结合球蛋白的影响,是有助于了解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的指标。

放免法参考值:6.0~11.4nmol/L

增高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同时也是甲状腺功能亢进复发的指标。减低多见于甲状腺功能减退以及其他疾病造成的低T3综合征,如胃癌、急慢性肾衰、慢性肝炎、肝硬化、糖尿病等。

76问: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血清反三碘甲状腺原氨酸(rT3)在体内含量很少,但甲状腺素代谢有微小的变化就可引起rT3水平明显改变,因此测定结果比T3、T4更能准确地反映肌体内甲状腺素的代谢情况,是诊断甲亢较为灵敏的指标。40岁年龄以上人士测定结果可能有所上升。

参考值:0.15~0.62nmol/L

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测定结果常增加,甲状腺功能减退患者和前面所述的低T3综合征患者测定结果偏低。

77问:血清胰岛素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血清胰岛素(INS)是由胰岛b细胞分泌的一种唯一能使血糖降低的激素,它的最重要的生理功能就是调控血糖浓度,无论是餐后还是饥饿状态都能使血糖稳定在一定水平,用以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需。因此测定胰岛素有助于了解血糖升高与降低的原因,还可用于糖尿病I型与II型的鉴别诊断等。

参考值:空腹条件下6~23mU/L,餐后可升高5~10倍。

升高:胰岛b细胞瘤

用于判断糖尿病类型:I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低于参考值,口服葡萄糖后无高峰出现;II型糖尿病患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稍高,刺激后高峰延迟至2~3小时出现。

78问: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的意义何在?

答:糖化血红蛋白(GHb)是血红蛋白合成后与糖类经非酶促反应而结合生成的。糖化血红蛋白存在于糖尿病和其他高血糖患者的血液中,由于它的糖化过程比较缓慢。且两者结合后不再解离,所以对高血糖和血糖、尿糖波动较大的患者具有监测病情发展的实用价值。临床上使用GHb用于了解高血糖患者前1~2个月较长一段时间内平均血糖水平,通过该指标指导患者用药和进行用药监测。

参考值:3.41%~6.79%。

79问: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血浆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是由脑垂体分泌的,它的作用是促进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与释放,还参与体内物质代谢,因此该实验结果对诊断脑垂体和肾上腺疾病有一定参考价值。

参考值:放免法1.1~11pmol/L

ACTH增高的同时,糖皮质醇也升高,多见于烧伤后、大手术后、低血糖症等,还见于垂体—肾上腺外癌肿,下丘脑—垂体功能紊乱等疾病。

ACTH增高时,皮质醇浓度降低时见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机能减退症、肾上腺双侧全切除或次全切除术后的尼尔森综合征、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

ACTH降低多见于垂体瘤或鞍旁肿瘤、垂体前叶受损、肾上腺皮质肿瘤等。

80问:血清降钙素测定的意义是什么?

答:血清降钙素是由甲状腺滤泡细胞分泌的一种激素,当它因某种原因升高时,可使肾脏对钙的排泄量增加,降低血钙浓度。

参考值:(放免法) <pg/ml。

当甲状腺髓样癌变时,病人的血清降钙素浓度升高,血钙浓度降低。孕妇和儿童因骨骼生长,血清降钙素水平增高,妇女停经以后血清降钙素水平下降。肾功能不全时和肺癌时血清降钙素水平可有明显升高,还可作为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活动性指标。

24小时尿蛋白定量接近正常值高限,是肾有问题了吗?

作者:医院吴雄飞

最近一个病人尿常规检查发现+-,很担心自己是肾炎,做了24小时尿蛋白定量为mg/d(正常值mg/d以下),他认为接近高限,所以很紧张,我告诉他是正常的,他依然不放心,自己琢磨出来一个是不是接近肾炎的概念,下面是我的答复:

蛋白尿的正常值是一个统计数据的分析,也就是说通过大数据分析尿蛋白定量低于mg/d的人,很少有患肾炎的。所以这是个理解问题,不是绝对的。患者总希望医生给一个绝对的说法是不科学不现实的。怀疑自己生病的人总是要反反复复逼医生给自己定论,但是医生是理智的,是科学的,他不会给你一个%的绝对答复,这才是科学的。

没有蛋白尿的人有肾炎的也是有的,但通常有肾功能损害才会被发现。

任何人都不会花%的精力去证实1%的可能性,这是得不偿失的。任何检查治疗都是在风险和收益之间进行反复的评价,选择合适的恰当的处理。就像你这种情况,最终证实是否有肾炎需要肾穿刺活检,这是个有创检查,有并发症的风险,像你mg的蛋白尿非要追求是不是肾炎而去做肾活检就是风险大于收益,我们掌握的标准是大于mg蛋白尿才做活检。

mg,mg做为24小时尿蛋白排泄高限的标准都有,但并没有受到公认或者本身测定系统不一样,灵敏性不高,所以测定值设定低一点,医院的检验系统的质量控制有关,一般在哪里检查的就认那个实验室的标准,这个没有什么可以值得怀疑的。

在我们专业的概念里没有什么接近得什么病的概念。其实正常值设定本来就比较严了,通常有安全边际,也就是比正常值高一些大都没有问题,只是提示注意观察。既然没有病,就没有什么可以注意的,定期复查正常人都需要,你也在正常人范围内,为什么不呢?

就像你希望医生给你详细解释,但我们认为给你讲的越详细你负担越重,我们也在评价给你讲多少的风险和收益。事事都没有绝对,没有%。

来源:好大夫在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uo100.com/ystl/106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