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星状神经节埋线技术与临床应用

星状神经节埋线技术与临床应用

年外国医生在行椎动脉结扎治疗癌症时,误伤了颈交感神经,却得到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此后多年,对某些疾病一直采用切断颈交感神经的外科手术方法治疗。年开始推广非手术经皮的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很快成为一种用途广泛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有学者对星状神经节进行了针刺、针刀、穴位埋线等,总之,对星状神经节实施了“良性干预”,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作者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总结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星状神经节埋线技术,具有操作安全、方便、成功率高的优点,现总结如下。

一、应用解剖

星状神经节,又称颈胸交感神经节,主要由第7/8颈交感神经节以及第1胸交感神经节融合而成,融合的概率为75%~80%。如果二者不融合,则称第1胸交感神经节为星状神经节。星状神经节形态多为星型,占总数的50%以上(78.57);其次为椭圆型,左侧25%、右侧33.33%;再次为哑铃型(7.14%)等。其大小约为:长12~20mm,宽4.0~5.5mm,厚4.0~5.0mm。正常情况下,星状神经节外表面被覆有一层脂肪组织,再向外为壁层胸膜,这种脂肪组织常是确定星状神经节位置的标志。星状神经节只有下端的一小部分表面覆盖以壁层胸膜,其余大部分都属于胸膜外位结构。成人星状神经节处于颈根底部,大多位于C7横突至第1肋颈高度,所占比例为79.1%;其次为位于C7高度,所占比例为12.5%;再次就是T1和C6高度,分别占4.17%。虽然星状神经节的下缘可以低于第2肋骨上缘,但目前还没有发现其下缘低于第2肋骨上下缘的中点的报告。

星状神经节周围比邻的组织器官为:其内侧为颈长肌,外侧为前斜角肌和膈神经,前外侧为颈动脉鞘,下方为锁骨下动脉第1段、椎动脉起始部、肺尖和胸膜上筋膜、胸膜顶,外侧偏前为甲状颈干、头臂静脉,后内侧为椎间孔,后外侧为肋颈干,前内侧为胸导管(左侧)。而从体表定位点至星状神经节,由浅入深的层次解剖结构是皮肤、浅筋膜、颈深筋膜浅层、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椎前筋膜。

二、埋线方法

大家一看到这星状神经节的解剖可能就会打退堂鼓了,哇,周围这么多重要的器官,要是不小心扎错了地方该怎么办哪?其实啊,经过对于经过规范训练的疼痛科医生来说,这个治疗只是住院医生必须熟练的其中一项常规操作而已,操作过程也不复杂,关键是病人仰卧后颈部充分放松,治疗医生用示指或中指尖端把患者治疗侧胸锁乳突肌前缘处将颈总动脉、颈内静脉推向外侧,仔细操作即可。下面为大家详细介绍星状神经节的埋线方法。

体位:

常取仰卧位,使枕部与背部处于同一高度或将一薄枕置于双肩下,使头尽量后仰,以充分暴露颈部。面向上方,颏部抬向前。口微张开以减小颈前肌张力,且易触及第6颈椎横突。操作者应位于病人的右侧。

定位:环状软骨水平,胸锁乳突肌内侧缘,中线旁开1.5cm,胸锁关节上约2.5cm。

定点:

术者左手拇指在“定位”处接触皮肤,轻轻按压,以病人可耐受为度,当触及颈动脉波动时,把颈动脉控制在指腹下,将胸锁乳突肌、经总动脉、颈内动脉推向外侧,使之与气管、食管分开,向下按压,可触及明显的抵抗感,此为C6颈椎横突前结节,标记之,此为进针点。

穿刺方法:

术区消毒,戴无菌手套,术者左手四指与拇指分开,四指抵于薄枕或仅靠于患者颈部,做卡颈状动作,以确保操作时押手的相对稳定;拇指卡在“定位”处再次做“定点”动作,以确保“进针点”的准确性,然后松开拇指,使拇指轻轻触及皮肤;右手持针,针斜口面对拇指,针尖触及“进针点”皮肤,拇指与针尖同时向下移动,拇指将胸锁乳突肌、经总动脉、颈内动脉推向外侧,触及颈动脉波动,确认已经把颈动脉控制在指腹下;继续向下移动,当到达C6颈椎横图前结节时有明显的抵抗感,稍作停顿后,左手拇指固定,右手向下快速突破,针尖所到即为C6颈椎横突前结节。

三、适应症

(一)、概述

研究表明,星状神经节埋线,对植物神经是一种复活锻炼,可以恢复由于交感神经活性增高而造成的交感迷走平衡的破坏。血中去甲肾上腺素(NE)是反映交感神经活性的敏感指标。研究发现疼痛、癌症、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行埋线后血清中的NE明显下降,但仍在正常范围内;而正常人行埋线后血浆中NE浓度虽有所改变,但差异不显著。同时,埋线可改善组织器官的血供,改善异常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降低全血高黏度及红细胞压积等而加快血液循环。再者,埋线使脑血流增加的作用超过任何药物,下丘脑血流的增加能起到维持垂体激素平衡的作用,从而调节异常变化的内分泌系统。

有文献报道,埋线后慢性疾病患者的细胞、体液免疫功能均改善。埋线对机体内稳态功能的调节在对面神经麻痹、头痛、带状疱疹、反射性交感神经萎缩症等患者施行长期、多次埋线治疗中,原来伴有的疾病可向有利的方面转化,有的可恢复正常。例如高血压、低血压患者的血坟可恢复正常。且不会造成矫枉过正。

1、血压异常原发生高血压或低血压病患者经反复多次埋线后,血压可恢复到正常范围,再多次埋线后血压新局面不会向相反方向发展。

2、微热或低体温对原因不明的微热患者,经过多次埋线后可恢复到常温。此外,有许多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的患者,体温经常在35度(摄氏)左右,反复多次埋线后,在体力增强的同时体温也恢复正常。

3、多汗症或少汗症全身多汗症用多种方法治疗无效,反复多次埋线后可达到到正常水平。反复

4、慢性便秘或腹泻经埋线后,大便多转为正常。

5、体重增加或减少经反复多次埋线治疗后,可恢复到标准体重。

6、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症某些甲状腺功能亢进者,经多次埋线治疗,症状改善,种种化验检查值接近正常。对甲状腺功能低下者,反复埋线后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且不向相反的方向发展。

7、肢端红痛或紫绀症状肢端红痛症是因交感神经功能减低所致,经反复埋线后可得到改善,而肢端紫绀症因血运不佳,埋线也有一定的疗效。

8、过眠或失眠症失眠症甚为

(二)、适应症:

一、全身性疾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低血压、糖尿病、食欲不振、贪食症、厌食症、肥胖症、顽固性失眠、多梦症、全身多汗症、无汗症、不定陈述症、慢性疲劳综合症、干燥症、神经痛、风湿及类风湿病等;

二、头部疾病:紧张性头痛、偏头痛、颞动脉炎、脑供血不足、脑血管痉挛、脑血栓、脑梗塞、顽固性眩晕症、脱发症等;

三、面部疾病:面肌痉挛、面神经麻痹(面瘫)、三叉神经痛等;

四、眼部疾病:视网膜血管闭塞症、虹膜炎、视网膜色素变性症、视神经炎、角膜疱疹、角膜溃疡、青光眼、过敏性结膜炎、眼肌疲劳症、眼肌抽搐症等、飞蝇症。

五、耳鼻喉科疾病:突发性耳聋、耳鸣、渗出性中耳炎、过敏性鼻炎、急慢性付鼻窦炎、美尼尔病、扁桃体炎、咽喉感觉异常症、嗅觉障碍症等;

六、颈部、肩胛和上肢疾病:颈椎间盘突出症、颈椎骨质增生、颈椎病引起的头痛头晕症、肩周炎、网球肘、四肢多汗症、循环障碍引发的疼痛症、伴有肌张力增加的疼痛证、术后水肿等;

七、循环系统疾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窦性心动过速等;

八、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肺栓塞、肺水肿等;

九、口腔科疾病:拔牙后疼痛、口腔炎、舌炎、牙龈炎等;

十、消化系统疾病:过敏性肠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胃炎、胃溃疡、便秘、腹泻、腹部胀满症等;

十一、泌尿系统疾病:神经性尿频症、夜尿症、肾盂肾炎等;

十二、男科疾病:前列腺炎、男性性功能低下症、阳痿症、男性不育症等;

十三、妇科疾病:痛经症、更年期综合症、急慢性盆腔炎、盆腔积液症、子宫内膜炎、子宫切除术后内分泌激素功能紊乱症、女性不孕症等;

十四、腰部和下肢疾病:腰椎骨质增生、腰椎间盘突出症、坐骨神经痛、膝关节痛、下肢麻木症、肢端红痛症、肢端发绀症等。

四、禁忌症

1、出、凝血时间延长、有出血倾向,或下在施行抗凝治疗者。

2、高度恐惧、小儿及精神异常等不能合作者。

3、局部炎症、肿瘤、气管造口者。

4、连续、强力咳嗽者。

五、并发症与不良反应

(一)、穿刺引起并发症:

1、一过性上肢麻木。主要是由于定位不准、进针过深、触及脊神经所致。

2、血管损伤。由于星状神经节周围血管为颈动脉、椎动脉、椎静脉、甲状腺血管及其它小血管,穿刺不准可导致血管损伤,表现为局部瘀斑及血肿,严重血肿有发生窒息的危险。咽后壁血肿是本技术潜在的致命并发症。由于甲状腺下动脉位置变异较大,穿刺引起其损伤是导致咽后壁血肿的主要原因。

3、臂丛阻滞。由于穿刺定位不准所致,主要表现为穿刺后上肢感觉异常,注药时有上肢沉重感或上肢麻木无力。

4、高位硬膜外阻滞及蛛网膜下腔阻滞。由于穿刺过深、过猛所致。高位硬膜外阻滞多表现为双上肢运动麻痹,而误入蛛网膜下腔是可导致全脊髓麻醉,患者表现为想表达痛苦却不能发声,逐渐表现为低血压、意识丧失及呼吸停止等。

5、气胸常见于气管旁入路法。

6、感染。

(二)、不良反应:

1、  穿刺部位疼痛;

2、  一过性意识丧失,由于在定位过程中刺激了颈动脉体,导致一过性脑供血不足;

3、短暂头痛、面红,与血管轻度扩张有关。

赞赏

长按







































北京中科皮肤医院好不好
北京治疗白癜风究竟多少钱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uo100.com/kqby/79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