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写在流行之前全面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手足

儿科胡医生,只为愿意学习的家长服务

写在流行之前:全面了解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的识别和防治

引言

马上又到了肠道病毒流行的季节,对于家长来说,必须了解孩子的两种疾病: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这两种疾病的部分致病源重叠,部分临床表现相似,但是预后差别很大,疱疹性咽峡炎一般没有严重的并发症,但是手足口病可能会发生严重的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而导致孩子死亡或者遗留严重后遗症,因此了解它们的表现和防治尤其重要。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流行情况如何?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5~7月份为发病的高峰期。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一年四季均可发生,4~7月份或夏秋季为发病的高峰期。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什么感染引起的?

手足口病

引起手足口病的病毒很多,主要为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和新肠道病毒。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7、9、10型,柯萨奇病毒B组的2、5、13型,以及EV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最常见为柯萨奇病毒Al6及EV71型。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由肠道病毒属的柯萨奇病毒A组(1~10、12、16、22型,其中A16也是手足口病的主要元凶)感染所致,另外,B组1~5型(相对少见)和埃可病毒3、6、9、16、17、25、30型等可引起。台湾的研究还发现约10%儿童发生症状性EV71感染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EV71为重症手足口病的元凶)。

以上可看出,这两种致病源重叠,因此有的医生认为它们俩是“同胞兄弟”,也有的人认为部分疱疹性咽峡炎是手足口病的早期表现。那我们怎么去区分呢?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表现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潜伏期2~10天,一般为3~7天,没有明显的前驱症状,多数病人突然起病。约半数病人于发病前1~2天或发病的同时有发热,多在38℃左右,并出现丘疹或疱疹,好发于手、足、口、臀四个部位,膝部有时也存在。初期可有轻度上感症状。由于口腔溃疡疼痛,患儿流涎拒食。口腔黏膜丘疹出现比较早,起初为粟米样斑丘疹或水疱,周围有红晕,主要位于舌及两颊部,唇齿侧也常发生。手、足等远端部位出现或平或凸的斑丘疹或疱疹。部分孩子可能会迅速发生严重的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而危及生命。其皮疹如下图:

足部及臀部皮疹特点同此图:红斑中有白色水泡,一般突出皮肤不明显,不痒。

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潜伏期为2~4天。常急剧发热,热多为低度或中等度,偶见高达40℃以上,甚至引起惊厥。热程大都2~4天。年龄较大的患儿可诉咽痛,咽痛重者可影响吞咽。婴幼儿则表现为流涎、拒食、烦躁不安。有时伴头痛、腹痛或肌痛,5岁以下小儿有1/4可伴发呕吐。

典型症状出现在咽部。表现为咽部充血,起病2日内口腔黏膜出现数个(少则1~2个,多达10余个)小的(直径1~2mm)灰白色疱疹,周围绕以红晕。2~3日后红晕加剧扩大,疱疹破溃形成黄色溃疡。此种黏膜疹多见于扁桃体前柱,也可位于软腭,悬雍垂,扁桃体上,但不累及齿龈及颊黏膜。

疱疹性咽峡炎可能也就是一种特殊类型的手足口病,只是手、足、臀部等处没有出现皮疹而已。也就是说,部分手足口病可能只表现为疱疹性咽峡炎,而至始至终就是没有出现皮疹。但疱疹性咽峡炎不意味着就是手足口病。如果只有咽峡部有疱疹,而没有出现皮疹,那么宜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如果发现出皮疹了,那就是“手足口病”了。

因此,诊断“疱疹性咽峡炎”也好,诊断为“手足口病”也罢,都可以按手足口病来对待处理!

既然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表现部分重叠,那么我们必须了解脑干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的早期表现(手足口病的重症病例),以便观察和及时处理。

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识别

具有以下特征,尤其3岁以下的孩子,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最好及时就诊,进行必要干预。

1、持续高热:体温(腋温)大于39℃,常规退热效果不佳。2、神经系统表现:出现精神萎靡、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站立或坐立不稳等,极个别病例出现食欲亢进。3、呼吸异常:呼吸增快、减慢或节律不整。若安静状态下呼吸频率超过30-40次/分(按年龄),需警惕神经源性肺水肿。4、循环功能障碍:出冷汗、四肢发凉、皮肤花纹,心率增快(-次/分,按年龄)、血压升高、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延长(2秒)。5、外周血WBC计数升高:外周血WBC超过15×/L,除外其他感染因素。6、血糖升高:出现应激性高血糖,血糖大于8.3mmol/L。

注意:有些手足口病的皮疹呈水泡性大疱疹伴糜烂、紫癜或出血点样皮疹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是怎么传染的?

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病的传染性都很强,而且传播途径多种多样,只要携带有相关病毒就可成为传染源,主要通过密切接触病人的粪便(在数周内仍可具有传染性)、疱疹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如咽喉分泌物、唾液、打喷嚏喷出的飞沫等)以及密切接触等途径传播,亦可因间接经被污染的手、毛巾、手绢、水杯、牙杯、衣物、玩具、碗筷、奶瓶、奶嘴、床上用品、桌椅表面、门把手、医疗器械等传播,流行很快,可在托儿所、幼儿园等幼托机构中造成流行。

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的预后如何?

手足口病

典型的手足口病绝大部分手足口病在发病后5~7天后自行缓解而康复,少部分手足口病发展为重症,通常在发病后1~4天出现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脑膜炎、脑炎、脊髓炎、脑脊髓炎,以及肺水肿/肺出血和循环衰竭等,重症手足口病进展迅速,如不及早诊断和救治,病死率超过80%。

疱疹性咽峡炎

在大多数情况下,疱疹性咽峡炎预后还是蛮好的,是有自限性的,也就是说,一般4~6天自己就好了,但是部分继发感染可以引起疱疹性口腔炎。

得了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怎么办?

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目前来说并没有什么特效药可用于治疗,有自愈性,也可不需要什么特殊治疗,有什么症状解决什么症状即可,我们可以做的,就是尽量让宝宝舒服点,尽早康复。

婴幼儿发烧时,多喂水,合理退热(参照之前发热的文章)。当孩子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时,重症病例的早期表现要让家中每一人都深度了解,有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表现时请及时带孩子就诊。

注意隔离

由于这两种病有一定传染性,因此:

1、患病的孩子应呆在家里,尽量不要外出,避免与没有生病的宝宝接触,直至体温正常、疱疹消退后一周(一般来说,总共就是隔离2周的时间,和手足口病的法定隔离时间是一样的,在发病的第一周内,传染性是最强的)。

2、多通风(如定期打开门窗等),以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保持室内温度与湿度适宜。

观察病情(重要)

注意观察孩子是否有新的情况出现(如新皮疹的出现)或原有表现有无加重或恶化,重点注意有无前面所说的重症病例早期的表现。特别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体温和皮疹等情况,具体请参照前面的“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识别”内容。

家人护理

1、多喂水,合理退热。

2、疱疹出现时孩子会感到口腔疼痛,所以,在饮食上要注意尽量食用软烂或流质、半流质食物,饮食宜清淡、可口、易消化为主,避免过咸、过酸、过辣等刺激性较强的食物。夏天可以吃冰棍、冰淇淋。

3、注意口腔卫生,每次餐后宜用温水漱口。

4、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以避免重复感染或交叉感染。

5、注意让孩子多休息,防止过度疲劳引发机体抵抗力降低而出现心肌炎、脑炎和肺水肿等并发症。

怎么预防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

1、勤洗手,避免接触患病儿童。

2、看护人接触儿童前、替幼儿更换尿布、处理粪便后均要正确洗手(参照七部吸收法),并妥善处理污物。

3、对患儿粪便及时进行消毒处理。

4、幼托机构发现手足口病患儿最好能及时隔离放假以免疫情进一步扩大。(这点要特别提出,因为我了解到很家长由于各种原因,让患病的孩子去幼儿园读书,而在流行季节进教室查看咽部的幼儿园屈指可数。)

5、流行期间不宜带儿童到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居室经常通风,勤晒衣被。

6、轻症患病儿童必须居家隔离。

7、患病宝宝的奶瓶、奶嘴应充分清洗并煮沸消毒20分钟后(水煮沸后开始计时)使用。患病宝宝的衣物、被褥等织物需要单独清洗,用70℃以上热水(水温至少维持在56℃以上)浸泡至少30分钟。

预防接种:同一个人可以得很多次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因为不同型的肠道病毒之间无交叉免疫,每一次不同型的可致病肠道病毒感染后均可能导致疱疹性咽峡炎/手足口病。接种肠道病毒71型(EV71)灭活疫苗了可以预防大部分重症病例的发生。

总结

无论是疱疹性咽峡炎还是手足口病,传染性都很强,发生重症的毕竟也还是少数,只要早发现、早诊断,早期识别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早期信号,及时就诊,合理治疗,一般都是会顺利康复的。

注意

对于科普文章,其中可能会对孩子日常出现的小问题和严重的大问题提出区别的建议,可能会对部分问题给出相应的建议。但是所有这些不能取代当面就诊,孩子的疾病变化快,也有可能会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所以你及你家人的判断力和儿科医生的专业知识是没有任何科普文章或者书籍能够取代的。我的忠告就是:如果你觉得孩子不对劲或者超过你所拥有知识的承载范围,请及时带孩子去看儿科医生。

儿科胡医生

赞赏,代表一种态度

赞赏

人赞赏

长按







































甘露聚糖肽针能不能治好白癜风疾病
白癜风权威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fashuo100.com/xgyy/8805.html